
提到柯文哲政績,你是否只記得他的一些爭議言論,而忽略了他在台北市的實際政績?事實上,柯文哲在擔任台北市長的8年間,完成了許多重要的市政工作,從基礎建設到文化推廣,他的貢獻遠超過你的想像,本篇文將詳細介紹柯文哲部分重大政績。
柯文哲擔任台北市長8年的政績總結
柯文哲任內推動了許多重要的政策和計畫,對台北市的發展做出了積極的貢獻。以下為柯文哲擔任台北市市長政績統整:
政績 | 成立年份 |
---|---|
台北表演藝術中心 | 2012年2月16日正式動工 |
公民參與委員會 | 2014年成立 |
廉政透明委員會 | 2015年1月 |
道路管線暨資訊中心 | 2015年7月1日成立 |
青年事務委員會 | 2015年9月1日日成立 |
東區門戶計畫 | 2015年10月3日開說明會推動東區門戶計畫方向 |
五大市場改建 | 2016年5月開工:大龍市場改建 |
2016年11月開工:環南市場改建 | |
2019年7月開工:成功市場改建 | |
2019年12月開工:南門市場改建 | |
2020年3月開工:果菜市場改建 | |
西區門戶計畫 | 2016年7月11日公告實施 |
影視音實驗教育機構 | 2016年9月開學 |
玉東公園 | 2017年闢建 |
老人長照 | 2017年6月3日長期照顧服務法施行 |
台北世大運 | 2017年8月19日 |
雙北1280定期票 | 2018年4月16日開始啟用 |
台北通公共運輸=雙北1280定期票 | 2018年4月16日開始啟用 |
公共住宅戰情中心 | 2018年8月2日成立 |
台北生技園區 | 2018年10月15日開幕 |
智慧城市1+7 | 2020年4月30日徵案開跑 |
綠色標線型人行道 | 2020年6月調整 |
YouBike 2.0等共享交通運具 | 2021年5月8日開始啟用 |
推動2萬戶社會住宅 | 2022年6月26日聲明任內做完的有2萬戶 |
※ 資料出處:新識界/柯文哲經歷與介紹
一、地方建設
- 飲水安全與環境改善:
- 更新台北市全區鉛管(2017.09.29完工)。
- 台北市人行道電箱移除(2019.11.03,超過1000多件)。
- 興建翡翠水庫專管工程(2019.07.14啟動,預計2023.5.12完工)。
- 設置多個市區飲水站(2018.06.29)。
- 移除校內電塔(2017.11.09)。
- 動物友善與環境保護:
- 推行「動物友善城市標章」(2016.08.23)。
- 改建動物之家中繼園區(2022.05.23完工)。
- 交通與城市改造:
- 中正橋引道拆除(2020.01.23完工)。
- 台北小巨蛋排水改善工程(2020.01.08完工)。
- 劍潭整宅二期電梯增設(2021.05.12完工)。
- 成功橋擴建工程(2022.11.19完工)。
- 公共設施建設與改善:
- 西門町旅客服務中心(2021.09.10開工,預計2023.6.1完工)。
- 東湖樂活公園地下停車場(2022.10.06開工)。
- 其他公園、市場等多項基礎設施建設。
二、親子共融遊戲場
柯文哲自2016年起推動,至2022年11月底共建設87處特色公園,包括南港山水綠生態公園、北投兒童樂園等,重點放在兒童遊戲場的多樣化與親子共融。
三、改建傳統市場
柯文哲全面啟動傳統市場的大改建,涵蓋東門市場、大龍市場、環南市場等10個主要市場,以提升市場環境與服務品質。
四、居住正義
- 社會住宅政策:
- 推動社會住宅實踐指引(2022.10.31)。
- 推動實價登入智慧化系統(2021.1.14)。
- 通過「臺北市房屋稅徵收自治條例」修正草案(2021.5.12)。
- 實施租屋租金補貼政策(2020.1.21)。
- 社會住宅興建:
- 計劃與施工中的社會住宅超過55個基地,累積約2萬戶。
- 進行中的社會住宅包括保養廠社會住宅、奇岩社會住宅等多個項目。
- 完成與興建中的社會住宅共有7510戶。
五、社會住宅公宅興建(55個基地,累積2萬戶)
- 規劃中的公宅項目(2100戶):
- 包括保養廠社會住宅(60戶)、奇岩社會住宅(90戶)、東湖社會住宅(248戶)等。
- 招標中、待開工的公宅項目:
- 包括景豐二區社會住宅(80戶)、金華社會住宅(515戶)等。
- 已完成與興建中的公宅項目(7510戶):
- 包括萬華區福民社會住宅一期(131戶)、南港區玉成社會住宅(402戶)等。
- 公宅總戶數統計(截至2023.06.15):
- 規劃中:2100戶,招標中:630戶,施工中:7602戶,已完工:6520戶,都更聯開分回:5644戶,總計:22496戶。
六、舊城區都更
- 核定案例數量:
- 第二任期(2019-2022):475件。
- 第一任期(2015-2018):281件。
- 主要都更案例:
- 大安區全家福社區海砂屋都更案(2020.01.16開工,預計2023年6月完工)。
- 台北市危老重建計畫(2020.01.08核定111件)。
- 大同區蘭州斯文里三期整宅公辦都更案(2018.9.13開工,2022.1.24完工)等。
七、老幼公托服務
- 公共托嬰托幼基地:
- 建立數十間公共托嬰托幼基地,減輕年輕父母壓力。
- 公共托老(日照中心)服務基地:
- 建立數十間公其托老服務基地。
- 公共化幼兒園:
- 2023年6月:公立、準公共化、非營利幼兒園共391所。
- 2019年6月:準公共化幼兒園90園。
- 2018學年度:公共化比例44%。
八、教育制度
- 多元與雙語教育推動:
- 2022年3月30日:推動實驗國中小學多元教育,開辦雙語小學及實驗教育學校。
- 2020年1月:實施三語教育(包括雙語、程式語言),並在幼兒園課程中融入編程思維。
- 2020年1月:推動公立國中小學全面雙語教學,預計於2026年全面轉為雙語學校。
- 技職教育與數位化提升:
- 2019年9月6日:與電器公會全聯會合作,提升技職教育水平。
- 2018年5月22日:推行「一學生一平板」計畫,減少數位落差。
- 2017年11月4日:推動台北酷客雲網路教學系統,並擴展至其他縣市。
- 雙語教學學校發展:
- 2022學年度:共有51所學校實施雙語教學。
- 2019學年度:13所學校實施雙語教學。
- 2018學年度:6所學校實施雙語教學。
- 至2022年,累計有六間實驗小學、三間國中及一間完全實驗中學,以及新設的網路實驗高中。
九、食安議題
- 農藥殘留檢測與處理:
- 2021年11月17日:果菜市場檢測出農藥殘留超標,當場銷毀相關產品。
- 有機食品推廣:
- 2019年9月1日:台北市中小學營養午餐使用有機蔬菜。
- 2016年7月21日:台北市學校開始提供學童有機米食用。
十、城市E化
- AI與數位化服務:
- 2022年8月18日:推出AI智慧巡邏系統,提升警方效率。
- 2022年:台北智慧城市展規模創新高,有來自33國120位代表參與。
- 2021年11月3日:實施600格智慧化停車資訊系統,實現無紙化交易。
- 交通與建築數位化:
- 2021年:戶政系統E化工程。
- 2020年9月:推出夜間AI公車服務。
- 2019年12月:無人巴士測試及上路計畫。
- 更多智慧城市相關項目,如資安強化、智慧型自動販賣機、建築執照E化等。
十一、鄰里交通改善
- 交通空間整頓與安全提升:
- 2022年9月:推行「鄰里2.0」計畫,包括交通寧靜區及通學巷概念。
- 2020年6月:改善人行道及停車格位規劃,減少違規停車。
- 2018年3月20日:推動1280捷運月票價,減少機車通勤。
- 2017年12月30日:騎樓淨空政策。
- 2015年8月:完成330里巷弄交通改善,車禍傷亡減少47%。
十二、公共運輸建設
- 公共運輸系統強化:
- 2022年8月15日:擴大路邊停車收費範圍。
- 2022年7月1日:實施機車路邊停車無紙張開單。
- 2020年1月16日:台北捷運站增設月台安全門。
- 2020年2月:環狀線北環段及南環段綜合規劃。
- 2018年:完善8橫8縱公車路網及東側南北向捷運系統規劃。
十三、推動旅遊觀光娛樂
- 悠遊卡國際化:
- 2022年11月7日:成年人實名制悠遊卡在日本沖繩開始使用。
- 士林夜市重開:
- 2022年10月1日:夜市重開,台北白晝之夜吸引46萬人朝聖。
- 電競運動推廣:
- 2022年8月1日:北市體育局參與世貿電競展,推動電競產業發展。
- 穆斯林旅遊友善:
- 2021年12月14日:台北穆斯林旅遊景點旅宿增加15家。
- 2020年:發展回教旅遊,台北市清真認證餐廳達46家。
- 城市文化及運動設施:
- 2021年7月16日:大稻埕碼頭廣場開發,異國美食進駐。
- 2020年9月21日:修建天母棒球場,台灣首個人工草皮棒球場。
- 2018年5月29日:迪化街徒步區啟用,成為熱門旅客景點。
- 其他文化娛樂活動:
- 2019年8月1日:支持電競活動,舉辦「Holyland Game Party」。
- 2018年:觀光巴士至2018年4月累計達14萬人次。
- 米其林餐廳與旅遊客數增長:
- 2018年3月26日:台北20家餐廳獲米其林評級。
- 2017年:東南亞旅客增加,國際觀光旅客達980萬。
- 日本學生交流及回教節慶活動
- 2016年12月9日:推動日本學生來台修業、旅行。
- 2016年起:開齋節活動,吸引穆斯林旅客。
十四、老年福利
- 代間學習基地建立:
- 2022年10月25日:推出老人共學課程,實現代間互動學習。
- 敬老卡與敬老金發放:
- 2022年9月28日:敬老卡發放660元儲值金。
- 2022年7月13日:通過「不排富」發放敬老金1200元。
- 老人福利加碼與照顧計畫:
- 2020年6月20日:敬老愛心加碼獨享版,消費獎勵計畫。
- 2020年8月6日:推動石頭湯計劃,關注行動不便者。
- 2018年9月19日:加強老人福利,免費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成本與利益遠遠超過1500元!)
- 老人福利服務擴展:
- 2018年:敬老卡改為每月480元額度,一年5760元(原政策1500元,改革後低收入戶仍可領取),並擴大使用於捷運、YouBike、雙層觀光巴士(刻正研議其他使用項目)。
- 2017年3月22日:增加老人共餐補助費用,低收入者補助更多,鼓勵老人走出來融入社會。
- 2017年2月17日:建立居家醫療系統。
- 日間照護中心系統強化:
- 2017年:老人日間照護中心系統強化,減輕家庭負擔。
十五、勞工福利
- 外送平台業者管理自治條例:
- 2020年1月7日:台北市首創制定,保障外送員權益。
- 通勤族支持計畫:
- 2018年3月11日:推出1280元公共運輸定期票。
- 勞權保障與勞檢增加:
- 2017年12月24日:任用勞權鬥士賴香伶,勞檢次數與和解金額創新高。
十六、環保議題
- 生態園區與環境設施建設:
- 2022年9月22日:規劃興建士林科學園區。
- 2021年12月23日:興建國家級生技中心。
- 公園整治與環保設施:
- 2021年3月7日:艋舺公園與龍山寺整治。
- 2020年1月1日:禁用一次性餐具。
- 2019年12月27日:設置多功能流廁車及全電動小型掃街車。
- 動物福利與環境衛生:
- 2019年3月16日:對無晶片流浪動物提供後事處理。
- 2017年12月:鉛管淘汰完成。
- 2017年10月6日:文山區防洪工程。
十七、經濟招商
- 招商卓越獎連續獲得:
- 2020年:台北市獲財政部頒發109年度招商卓越獎,連續四年獲得。
- 2019年:台北市獲得全台招商第一名,金流增至13.5兆。
- 2018年:台北市再次奪得全台招商第一名。
- 2017年:台北市首次成為全台招商第一名。
- 南洋北流計劃:
- 2019年10月4日:推動強化與東南亞經貿往來及人才育留。
- 招商案簽約金額:
- 2018年:11件招商案簽約金額299億,佔全國32%。
十八、政治文化改革
- 公務執行依法行政:
- 2018年:公務員依法抄掉柯文哲競選連任的辦公室,展現依法行政的決心。
- 選舉資金透明化:
- 2018年:選舉結餘款扣除必要支出後全數捐出。
- 市民參與式預算:
- 2017年3月:推動市民參與式預算。
- 違建整治與招標透明化:
- 2015年9月:推行違建整治,要求房屋買賣附無違章證明。
- 2014年:招標資訊公開及評審機制透明化。
- 市長不設基金會:
- 2014年:柯文哲成為不成立基金會的首位台北市長。
十九、財政紀律
- 財政健全榮譽獲得:
- 2022年:台北市獲財政部財政健全最高榮譽。
- 2019年:第二任還債40億。
- 財政節約實施:
- 2017年:預算12.5億元僅用7.1億元。
- 2015至2017年:預算追加平均3%,遠低於上任平均16%。
- 債務還清紀錄:
- 2014至2019年:還清570億債務,年債息從29億降至7億。
- 2018年6月8日:財政局長陳志銘公開財政健全成果。
- 2017年:世大運編列198億,實際花費152億。
- 2014至2018年:第一任還債530億。
二十、終結台北五大弊案
- 新店美河市案:
- 2017年12月27日結束,市府成功討回33億。
- 台北松菸文創BOT案:
- 營運權利金顯著增加,達3億6千餘萬。
- 台北雙子星案:
- 何岳儒與程宏道受刑,案件將重新標。
- 台北三創園區案:
- 進行改善後,追回使用費,解決爭議。
- 台北大巨蛋案:
- 預計2023年3月試營運,歷經多次審核與改善。
二十一、台北市所獲評鑑與城市外交
- 國際交流與城市展覽:
- 2022年:台北智慧城市展吸引140多位城市首長參與。
- 綜合競爭力與城市獎項:
- 2022年:全台總體競爭力第一名。
- 2019年:與布拉格、貝里斯貝爾墨潘市建交,當選全球百大數位首長,全球城市運轉指數亞洲第5名等。
- 兩岸關係與國際會議:
- 2021至2022年:線上與實體舉辦海峽兩岸雙城論壇。
- 2019年:柯文哲與捷克布拉格簽約姊妹市。
柯文哲理念:政治的核心是執行力!
柯文哲認為台灣目前的問題就是:「計畫太多,執行力太爛!」不少計畫都停擺多年,就算進入執行階段,也常發現預算僅是參考用,很常要一直追加預算。因此柯文哲堅持有多少能力,做多少事,不畫大餅、按部就班解決。
柯文哲政績1:『五大市場改建』傳統與現代的完美結合

柯文哲認為市場是城市的心臟,因為市場是城市生活的縮影、是我們的日常。
柯文哲致力打造傳統市場與新時代的結合,在保留在地特色外,也要落實乾濕分離、招牌整齊、垃圾分類等,同時為方便居民採購,推動電子支付,約9成攤販都接受無現金交易。
改建的五大市場 | 開工日期 |
---|---|
大龍市場(魚類批發) | 2016年5月開工 |
環南市場 | 2016年11月開工 |
成功市場 | 2019年7月開工 |
南門市場 | 2019年12月開工 |
果菜市場 | 2020年3月開工 |
柯文哲政績2:『社子島開發計畫』面對問題是解決問題的第一步
社子島問題時間軸
- 1963年 葛樂禮颱風造成社子島淹水,死傷數十人。
- 1970年 因淹水問題,台北市政府限制建設法令,限制發展,社子島全面禁建。
- 1994-1998年 陳水扁推出「台北第三副都會中心」其防洪計畫未通過。
- 1998-2006年 馬英九推出「輕軌捷運與河濱花都」防洪計畫一樣沒通過。
- 2010年 郝龍斌市長提出「台北曼哈頓」構想,不過任期內,只完成一座社子大橋。
- 2014年 6、9月兩度環評,因填土量過高、破壞自然環境等因素,需修正再審。
社子島開發i-voting
柯文哲上任後,對一直延役的社子島計畫重新修改,儘量保留歷史紋理,提出社子島開發 i-voting 的三個方案
- 方案1運河社子島:在社子島內開闢運河系統,建立藍色公路,好比威尼斯或是荷蘭羊角村
- 方案2生態社子島:以自然生態濕地為規劃基礎,將社子島打造為生態景觀城市
- 方案3咱ㄟ社子島:維持社子島原有社區為規劃基礎,就地更新改建
最終社子島居民以35%投票率,共同選出能容納三萬兩千人的「生態社子島」方案。
社子島居民要去哪安置?
柯文哲表示市府會盡最大的努力保障現戶和地主的權益,針對不同情況的居民提出以下方案:
- 興建4500戶的安置住宅
- 分期分區開發
- 公辦協力造屋
- 低收入戶租金補貼
儘管如此,依舊有部分反對聲音,柯文哲表示只能盡量追求大部分人的權益,但保證不會有社子島居民會因為區段徵收的原因被趕出門。
柯文哲政績3:『大巨蛋、北流、北藝工程』完工的承諾
柯文哲決定將這三個停滯多年的建設工程重新啟動,經過他的努力這些工程全部完工。
台北三大“難產建築” | 暫停原因 | 柯文哲的改善方針 | 結果 |
---|---|---|---|
台北文化體育園區(大巨蛋) | 主要構造未按圖施工,2015年勒令停工 | 7次都市設計審議、2次環差審查、 2次防火避難審查 | 2023完工 |
台北流行音樂中心 | 廠商不斷追加運算,最後破產落跑 | 重新編列預算,協助已中斷的工程 | 2020正式營運 |
台北表驗藝術中心 | 廠商不斷追加運算,最後破產落跑 | 重新編列預算,協助已中斷的工程 | 2021完工 |
柯文哲政績4:『西區門戶計畫』施工時間短不影響民眾生活
柯文哲認為交通問題不僅影響民眾的生活品質,還會嚴重阻礙台北的發展。因此他推動西區門戶計畫,拆除忠孝橋、公車專用道、忠孝橋引道,但考量到忠孝西路為台北主要交通幹道,不可能長時間封閉,因此利用過年期間加速趕工歷經六天拆除完畢。
施政目標
- 建立台北車站周邊公共空間,引入多樣化創意產業,創造令人耳目一新的首都門戶意象
- 建構北門周邊博物館園區,重拾舊城區紋理及歷史記憶,達歷史重現之目標
- 土地規劃利用,健全車道及人行動線,提升都市環境品質
柯文哲政績5:『綠色標線型人行道』交通事故成為六都最少

針對道路設計不良等問題,柯文哲推行「鄰里交通改善計畫」,重新設計巷弄空間,保障人民行走的安全,從2015年推行至今,台北市交通事故件數與死亡人數大幅下降,車禍總件數成為六都最少。
台北市 | 新北市 | 桃園市 | 台中市 | 台南市 | 高雄市 |
---|---|---|---|---|---|
傷2886人 死13人 | 傷5411人 死16人 | 傷5454人 死19人 | 傷7950人 死28人 | 傷5055人 死21人 | 傷4318人 死33人 |
※ 下表格資料來源:168交通安全入口網
柯文哲政績6:『東區門戶計畫』推行都市計畫,放眼未來
南港過往被稱為「黑鄉」,但在近年柯文哲施行「東區門戶計畫」下,嶄新的交通樞紐結合科技與新創,構築一座大型生活圈,打造南港新創產業經濟、鼓勵青年創業、推動公辦都更、興建公共住宅社區,改善地區整體生活環境,吸引青年定居。
八大項計畫發展 | 未來展望 |
---|---|
強化交通樞紐 | 成為臺北東區交通轉運中心 |
打造國家生技產業廊帶 | 增加生技產業產值約500億元、3,100名生技產業就業人口 |
建構流行音樂及文創產業 | 預計上億經濟效益,釋出約100-300個工作機會 |
打造軟體及會展產業廊帶 | 展覽空間增加近1倍,國際會議空間容納人數將擴增5倍 |
推動整體跨區重劃及都市更新 | 引動民間投入經費超過1,300億元 |
建設公共住宅社區 | 預計提供3,116戶 |
改善公共環境 | 提供18.3公頃的完善公園環境,提升周圍環境品質區 |
南港區全區通盤檢討 | 變更工業區為產業生活特定專用區,協助地區居民辦理都更 |
結論
柯文哲在擔任台北市長8年來,政績眾多,交出許多漂亮成績單,不僅還債570億,興建社宅2萬多戶、達成1987條綠色人行道、實現東西區門戶計畫、鼓勵青年創業、尊重不同族群打造共融社會。
「改變台灣,從首都開始;改變台北,從文化開始。」,柯文哲想追求的一直都沒有變,相信他能夠引領台灣,創造一個新的政治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