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文哲是台灣政壇備受矚目的政治人物之一,他的政治生涯經歷豐富且充滿話題。從擔任台北市長到參選2024年台灣總統,柯文哲引發了許多討論與期待。本懶人包將整理柯文哲的重要里程碑,探討他在政治、社會、經濟等領域的貢獻與影響。
從他在市政領域的成就,到他對兩岸關係的論述,以及他參選總統的原因和政策主張,透過這個懶人包,讓我們一同了解柯文哲的政治旅程與他對台灣未來的影響。

一 . 柯文哲的背景和學歷
柯文哲,台灣政治人物和醫生,以他獨特風格和直言不諱而聞名。他是台北市首位無黨籍市長,並成功連任。在城市發展、交通改善和環境保護等方面,他推動了許多重要的計畫。他的政治獨立和醫療專業為台灣注入了新的活力。柯文哲同時擔任民眾黨的黨主席,扮演著領導者的角色。最近,他宣布參選2024年的總統大選,引起了廣泛的關注。
- 姓名:柯文哲
- 別名:柯P、葉克膜之父
- 出生地:新竹市北區
- 現任職位:台灣民眾黨主席
- 曾任職:外科醫師、政治人物、臺北市第4任市長(擔任八年)
二. 柯文哲的醫生生涯
柯文哲的醫師生涯是一段充滿成就和貢獻的旅程。他以他的專業和貢獻為台灣的醫療事業作出了重要的貢獻,同時也對器官捐贈和移植領域的發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他的努力和奉獻精神將永遠被醫學界和社會所讚賞和記憶。
以下是柯文哲醫師生涯的詳細資料:
- 急診與重症加護經驗:自1985年起,柯文哲在台大醫院擔任「急診」和「重症加護」工作,共計服務了11年,經驗豐富且專業。
- 專攻人工肝臟研究:於1993年至美國明尼蘇達大學醫學院進修1年,專攻「人工肝臟」的研究,致力於開發和改善這項重要的醫療技術。
- 進修博士學位:於1994年回到台灣後,柯文哲回到台大醫院工作,同時進入台大醫學研究所攻讀博士學位,展開深入的學術研究。
- 引進葉克膜技術:於1998年引進了美國的葉克膜技術,這項技術的應用提高了創傷急救團隊的存活率,柯文哲因此被稱為「葉克膜之父」。
- 推進器官移植工作:自1999年起,柯文哲開始擔任台大醫院器官移植管理委員會的委員兼執行秘書,致力於推進器官移植相關工作,改善患者的生活品質。
- 建立器官捐贈及移植制度:於2002年,柯文哲成功建立了台灣的器官捐贈及移植制度,為許多需要器官移植的患者提供了新的希望。
- 取得博士學位:於2002年取得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臨床醫學研究所醫學博士學位,凝聚了多年的學術研究成果。
- 推動醫療品質改善:於2010年在台大醫院成立整合醫療照護部門,致力於推動醫療品質的改善,提供更好的醫療服務給患者。
- 參與愛滋病患者器官移植案:於2011年,柯文哲積極參與台灣首例的愛滋病患者器官移植案,為這些患者帶來了新的生命希望。
- 酒駕防制工作:於2013年,柯文哲成立了台灣酒駕防制社含關懷協會,積極投入酒後駕車防治工作,保障公眾的安全。
柯文哲在2023年2月正式從台大醫院退休,結束了他在醫療界的卓越貢獻和專業生涯。他的醫學專業背景和對台灣醫療事業的重要貢獻,將永遠被人們所敬重和記憶。
三 . 為什麼柯文哲叫「柯P」?
柯文哲被稱為「柯P」的原因是因為他在台大醫院長年以教授的身份任職,而在台大醫院的傳統中,教授們常被稱為「某P」,其中的「P」代表「Professor」,意指教授。這個稱號源自於過去台大醫院教授們的傳統稱呼方式,讓學生們對教授們抱有敬意和憧憬。
當時,醫學診斷主要依賴臨床症狀、身體檢查及教授們的專業知識、經驗和邏輯推理能力。雖然當時影像和檢驗技術有限,診斷正確的機會並不多,但教授們的推論和論述總是令人印象深刻。
這種傳統傳承至今,柯文哲也成為這個稱呼的一部分,象徵著他在台大醫院的專業貢獻和受人尊敬的地位。因此,柯文哲被稱為「柯P」,代表著他作為一位醫生和教授的傑出身份。

四. 柯文哲進入政壇是因「愛滋病器捐事件」
柯文哲在成為台北市長當選人之前,一直提出超越「藍綠」的口號,並且他參選的原因可以追溯到三年前的台大愛滋病器捐事件。在這起事件中,柯文哲遭到監察院彈劾,並被公務人員懲戒委員會降級,成為唯一被移送懲戒的人。
對於這一事件,柯文哲認為自己受到政府追求找出頂罪者的壓力,並感到政治環境虛假不實。正是因為這樣的經歷,柯文哲決定參選台北市長,希望能夠改變這種現狀,並為台北帶來真正的政治改革。他的目標是創造一個更透明、更誠實的政治環境,讓市民能夠真正信任並參與政府事務。
2011年愛滋病器捐事件
2011年8月24日,台灣發生了一宗引起全國震驚的醫療事故,被稱為「臺大醫院愛滋器捐誤植案」、「愛滋器捐案」。這起案件涉及臺大醫院的器官移植團隊,在血液檢查報告中愛滋病毒檢驗的記錄出現錯誤,負責醫師未能立即再次確認,因此未能發現捐贈者曾患有愛滋病,結果造成五名接受移植的病患可能需要終生接受愛滋病治療。
在醫療團隊進行預防性投藥後,根據後續追蹤,目前尚未發現相關病患感染愛滋病的情況,但對於免疫系統與愛滋病毒活動狀態之間的關係仍無法確定。值得注意的是,台大醫院將所有責任歸給了柯文哲,而監察院的調查結果也將主要的過失責任歸咎於柯文哲醫師,這一結果引發了許多爭議和討論。
2013年,柯文哲向公務懲戒委員會聲請再審議,然而該委員會於今年1月4日駁回了他的請求。儘管柯文哲原本堅持要再次申請審議,但在核心幕僚蔡壁如的勸告下,以及出於對台大醫院的情感,柯文哲最終決定放下這個案件,讓其劃下句點。
最終結論是,臺北市衛生局召開了醫師懲戒委員會,認定柯文哲等九名臺大醫師在遵循法規方面存在疏失,但是這些疏失並非有意為之,因此決議不予懲戒。
柯文哲於「愛滋器捐事件之檢討」演講中說「調查過程完全沒有程序正義」、「此案若在50年後回頭看,他還是會覺得很髒」、「其中唯一的光明面,就是有人(他自己)沒有丟下部屬跑掉」。
五.柯文哲擔任台北市長的重要政績和成就
柯文哲在2014年1月宣布參選臺北市市長,對臺大醫院愛滋病患器官移植案表示關切。他以無黨籍身份參選,與民進黨候選人姚文智進行辯論,並獲得民進黨支持。最終,柯文哲以無黨籍身份當選臺北市市長。
他提出清廉、勤政、愛民、愛鄉土的政府領導理念,強調臺灣不能再被藍綠惡鬥分裂,並表示尊重中華民國。
柯文哲成為臺北市改制後的首位無黨籍市長,並公開競選經費和財產,堅持公開透明。在連任選舉中,他再次當選市長。
柯文哲市長8年的政績總結
柯文哲在八年的任期中,以其實幹精神和務實作風,推動了許多重要的政策和計畫,對台北市的發展做出了積極的貢獻。以下為柯文哲擔任台北市市長政績統整 :
政績 | 成立年份 |
---|---|
台北表演藝術中心 | 2012年2月16日正式動工 |
公民參與委員會 | 2014年成立 |
廉政透明委員會 | 2015年1月 |
道路管線暨資訊中心 | 2015年7月1日成立 |
青年事務委員會 | 2015年9月1日日成立 |
東區門戶計畫 | 2015年10月3日開說明會推動東區門戶計畫方向 |
五大市場改建 ( 環南市場、第一果菜及魚類批發市場、南門市場、成功市場、北投市場) | 大龍市場(魚類批發)改建:2016年5月開工環南市場改建:2016年11月開工成功市場改建:2019年7月開工南門市場改建:2019年12月開工果菜市場改建:2020年3月開工 |
西區門戶計畫 | 2016年7月11日公告實施 |
影視音實驗教育機構 | 2016年9月開學 |
玉東公園 | 2017年闢建 |
老人長照 | 2017年6月3日長期照顧服務法施行 |
臺北世大運 | 2017年8月19日 |
雙北1280定期票 | 2018年4月16日開始啟用 |
台北通公共運輸=雙北1280定期票 | 2018年4月16日開始啟用 |
定期票幹線公車=雙北1280定期票 | 2018年4月16日開始啟用 |
公共住宅戰情中心 | 2018年8月2日成立 |
臺北生技園區 | 2018年10月15日開幕 |
智慧城市1+7 | 2020年4月30日徵案開跑 |
綠色標線型人行道 | 2020年6月調整 |
YouBike 2.0等共享交通運具 | 2021年5月8日開始啟用 |
推動2萬戶社會住宅 | 2022年6月26日聲明任內做完的有2萬戶 |
柯文哲對台北的改變市民也看見
邰智源一日幕僚揭露柯文哲市長都在做些什麼?
邰智源曾體驗一天擔任台北市長柯文哲的幕僚,儘管只上了一天班就離職,但邰智源對此有了深刻的體會。他表示,當一天的幕僚就需要休息一個禮拜才能回復元氣!柯文哲的工作時間非常長,邰智源還開玩笑說,最適合擔任市長幕僚的人應該是「父母雙亡、妻離子散、沒有人愛、無牽無掛的人。」
柯文哲表示,對於台北市政府的施政他充滿信心,因為過去四年,外界已不再僅僅以放大鏡來審視,而是用電子顯微鏡來觀察。現在,他們直接將整天的工作過程錄下來,不需要預先安排,真正地公開透明地呈現給大家看。
六.柯文哲成立民眾黨宗旨「以台灣為名、以民眾為本」
柯文哲成立了「台灣民眾黨」,並表示該黨的建立是以台灣為名、以民眾為本。作為民眾黨主席,柯文哲曾自稱不屬於藍綠陣營,而是一位超越藍綠的「白色」政治家。
對柯文哲來說,台灣民眾黨是一種理念的結合,其政策目標以民意、專業和價值為基礎。他希望透過清廉、勤政和愛民的行政原則,追求台灣政體的利益和人民的最大福祉。他相信有了他們,台灣可以變得更好。

柯文哲發表 : 政治就是對的事情做
柯文哲表示:“台灣並非民進黨的專利,而是全體人民的共同歸屬。只要身處台灣的人,就是台灣人。”
藍綠兩大黨經常抨擊台灣民眾黨缺乏中心思想,然而柯文哲在一段影片中向大家強調,台灣民眾黨的中心思想是促進台灣整體利益,使人民能夠過上更好的生活!
他重新解構了台灣民眾黨英文縮寫TPP的含義,以「Pragmatic(務實)」和「Professional(專業)」來實現台灣的「Peace(和平)」和「Prosperity(繁榮)。
柯文哲認為政治就是要做對的事情,不做錯的事情,並且要認真執行。更要堅持不懈!
七 . 柯文哲談論對兩岸關係的五大論述
- 兩國一制:用「兩國一制」取代「一國兩制」,主強調兩岸應該深化交流,減少文化差異,並強調普世價值的重要性,以促進合作。
- 一五新觀點:在繞過九二共識的論述,以「五個互相」的原則為基礎,爭取兩岸大型賽會舉辦,促進兩岸互相理解與交流。
- 兩岸一家親:主張兩岸應該彼此諒解,並以和平合作為基礎,強調兩岸關係的重要性,並避免衝突和對立。
- 兩岸關係:認為兩岸關係是具有專屬定位的關係,不同於外交或國際關係,強調兩岸需要互相交流、互相理解,並改善現狀。
- 雙城論壇:強調政治操弄對兩岸關係的惡化,主強調以交流和累積善意為基礎,避免衝突和戰爭的發生。
八. 柯文哲參選2024總統大選
台灣民眾黨於2023年4月17日舉辦了首次的總統提名初選,該初選過程為期一個月。在初選期間只有柯文哲一人登記參選,因此初選協調和民調的程序被中止。於是,在2023年5月17日,台灣民眾黨中央委員會正式宣布提名柯文哲參選2024年中華民國總統。
隨後在5月20日,民眾黨舉行了一場政見記者會,正式展示柯文哲作為他們的總統候選人。
柯p參選總統原因
2023年柯文哲首度聲明自己參選2024年總統的原因:「台灣本該是一個團結和諧的國家,不應該是分裂鬥爭的國家,美麗之島「福爾摩沙」,由清廉、勤政、愛民、愛鄉土的政府帶領人民,不應當是口號治國,債留子孫,製造仇恨與對立,2024要成為翻轉台灣命運的轉捩點。」
柯文哲說,總統大選的重點是要選出「能解決台灣當前問題的人」。他指出,台灣面臨缺工、缺蛋等問題,勞保也有破產危機,所以總統需要能解決台灣當前問題。
柯文哲提出台灣需改善的5大問題
5大問題 | 詳情 |
---|---|
台灣5缺問題 | – 缺水、電、蛋 – 缺地、人才、工作 – 缺綠電、能源短缺 – 缺碳權、疫苗 – 缺企業投資 |
地緣政治問題 | – 中國併吞台灣領地 – 中美對抗棋子 – 現任執政黨拒絕對岸溝通 |
國家政治問題 | – 藍綠兩黨鬥爭 – 政治人物貪污,公款挪用 – 行政效能差,各單位推皮球處理問題 |
國家環境和交通問題 | – 交通被外媒稱為「世界上最危險的國家」 – 水旱災頻繁 – 新住民居住權益不得改善 – 高房價以及職場忙碌導致青年人不敢生養 |
國家教育問題 | – 台灣大學多到人人有大學讀 – 少子化導致招生量不足 – 技職大學被冷落 – 青年國際視野削弱 |
( 相關文章: 柯文哲參選總統大選宣言:5點台灣問題如何改善 )
九. 為什麼2024總統大選要選「柯文哲」
沒有任何一位總統能夠達到百分之百的完美,就如同人無法做到完美一樣。總統可能來自普通的百姓身份,正因如此,總統候選人經歷了人民所面臨的各種困難和挑戰,目睹了一任又一任總統的輪替、執政和改變,並深刻了解國家問題的根源。
換了一位新的總統,問題不會消失,而是需要一位能夠說實話的總統。從以往的總統選舉到各候選人,總是充滿口號,喊著美好的想像,但卻無視眼前的問題,好像沒有真正體驗人民所承受之苦的治國者一樣。
為什麼2024總統大選要選柯文哲,提出了5點原因 :
- 經驗豐富:柯文哲擔任台北市長八年,累積了豐富的施政經驗。
- 非黨派背景:柯文哲是無黨籍的政治人物,不受特定政黨的束縛,能夠獨立思考和作出決策。
- 白色力量:柯文哲被稱為「白色力量」,他在政治上具有清廉、不貪污、公正誠實和透明的形象。
- 改革意願:柯文哲展現了對於改革和創新的強烈意願,致力於解決社會問題和推動國家發展。
- 民生關懷:柯文哲關注底層民眾的需求,積極推動社會福利和提升公共服務水平。
擔任一位好總統需要有哪些特質
好總統的特質 | 柯文哲擁有的特質 |
---|---|
領導能力 | 在台北市長任期內展現出強勢的領導風格和執行力 |
決策能力 | 在市政議題上能夠做出明智且有效的決策 |
治理經驗 | 作為台北市長擔任八年,累積了豐富的治理經驗 |
公正和透明 | 被稱為「白色力量」,公正誠實和透明的政治理念 |
改革和創新思維 | 展現出對於改革和創新的強烈意願 |
關懷民生和社會福利 | 對底層民眾的需求和社會福利問題有關注和行動 |
十. 選柯文哲對台灣未來有什麼影響
選擇柯文哲作為台灣未來的領導者,可能會產生以下影響:
- 政策改革:柯文哲一直強調改革和創新,他可能在不同領域推動政策改革,包括抑制房價、提高國民所得、社會福利、教育、環境保護等,以解決台灣面臨的問題並推動國家發展。
- 經濟發展:柯文哲將注重創新產業和科技發展,鼓勵創業和提供相應的支持政策,促進經濟成長和創造就業機會。
- 社會公平:柯文哲關注底層民眾和弱勢群體,他可能推動社會公平的政策,改善收入分配不均和社會不公現象,提高社會福利和保障制度。
- 環境保護:柯文哲將重視環境議題,推動綠色能源和可持續發展,加強環境保護措施,減少污染和促進生態保育。
- 國際關係:柯文哲可能在國際舞台上發揮更積極的角色,加強與其他國家和地區的交流與合作,提升台灣的國際地位和影響力。
柯文哲,總是一針見血的看清問題根源,並秉持著理性、務實、科學的精神解決人民問題。
影片中說到,2024不該只是政權的輪替,而要讓台灣往前進,要讓意識形態之爭成為歷史,要開始讓台灣邁向現代化國家,真正用理性、務實、科學的態度,解決台灣的能源危機、少子化危機、並且穩健的帶動產業轉型發展,確立專業且受到人民信任的文官體制與政府,讓台灣得以永續發展。
結論
柯文哲經歷與介紹的整理呈現了他在不同領域的成就和貢獻。作為一位醫師,他在醫學領域有豐富的經驗和專業知識。柯文哲在擔任台北市市長期間展現了卓越的領導能力,推動了多項重要的政策和改革,並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
他的參選總統大選具有重要的意義,因為他提出了改善台灣面臨的重要問題的方案,並具備成為一位好總統所需的特質和能力。選擇柯文哲將對台灣的未來產生深遠的影響,帶領台灣邁向現代化、永續發展和更好的兩岸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