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2024總統大選即將到來,藍白合議題在2023年11月15日的藍白協商會議中,確定藍白合!馬英九與侯友宜、柯文哲兩位總統候選人達成六點共識,究竟最終結果是侯柯配還是柯侯配?必須等到2023年11月18日週六才能知道了。
本文將帶你一起來看藍白合六點共識的內容,以及侯柯配、柯侯配各會為台灣帶來什麼樣的影響,更整理出柯P對於藍白合、在野整合的看法,讓你一次了解最新資訊。
2024大選藍白合6點共識報你知
藍白合議題不斷延燒,而藍白兩黨終於在11月15日達成6點共識,確定藍白合成真,以下就帶你來看藍白合六點共識的內容:
- 由馬英九前總統、國民黨、民眾黨,各推薦一位民調統計專家。
- 由民調專家統計評估11月7日至11月17日的社會各界民調,並且國民黨和民眾黨個提供一份內參民調結果。
- 若民調超過統計誤差,勝者得一點;若在統計誤差範圍內,則由侯柯配得一點。
- 11月18日週六上午由馬英九基金會公布結果。
- 藍白合後,藍白兩黨共組競選委員會,全力輔選正副總統候選人。而兩黨推出的立委候選人、不分區政黨票,由兩黨各自努力。
- 藍白兩黨共建台灣典範,成立聯合政府,總統主決外交、國防,黨派立委分配,監督制衡由民眾黨負責,建設發展則由國民黨主導。
💡 藍白合是什麼? 藍白合作(俗稱藍白合),為中國國民黨(通稱藍營、泛藍)及台灣民眾黨(通稱白營、白色力量)在政治上整合的相關議題。 |
藍白合條件存在許多疑點
黃光芹資深媒體人表示,由於6點協議中的第二點,並未訂定清楚,因此建議專家會議:
1、應堅持共識決,而不要多數決。
2、應否決「類民調」。
3、應否決全市話民調。
4、只擷取柯侯vs賴蕭,侯柯vs賴蕭的對比民調,其他自7日以來,單獨個人互比式民調,應不予採用。
黃光芹資深媒體人對於民調方式的建議,反映了一個重要的現實問題:隨著通訊技術的變遷,傳統的電話民調方法可能不再能夠準確反映所有人群的意見。
確實,現代社會中,手機的普及率遠高於室內電話,特別是在年輕人群中。這意味著依賴室內電話進行的民調可能會偏向於年長的人群,而無法全面涵蓋年輕選民的意見。這種偏差可能會導致民調結果與實際公眾意見有所出入,從而影響民調的準確性和可信度。
各界媒體人物對於藍白合的看法
藍白合決定在「全民調」的基礎上決定「侯柯配」還是「柯侯配」,最終結果將在11月18日由馬英九基金會公布,但由以上6點共識來看各界對於藍白合民調決勝負的看法 有以下幾點 :
各界媒體人物 | 對藍白合民調看法 |
---|---|
資深媒體人周玉蔻 | 仔細審視六點共識的內容,幾乎可以斷定最後由習近平指定的侯柯配出線。 |
政治評論家周偉航 | 藍白合恐成數據偽造大賽,講白了就是由三個民調專家決定誰勝出。 |
民進黨立委何志偉 | 蕭旭岑從中國回來就藍白合,習近平恐一次掌控兩黨。 |
基進黨主席王興煥 | 藍營內部爆料指出,藍白合就是國民黨認證的中共介選行為。 |
民眾黨前中央委員張益瞻 | 藍白合最後不是由基層選民做決定,而是由三位民調專家定生死,其實就是國民黨安排的侯友宜退場機制。 |
各界質疑來看,藍白合來得相當突然且存在許多疑點,許多關於國民黨的陰謀論傳言四起,究竟是不是國民黨逼迫民眾黨妥協呢?侯柯配是否又是國民黨想要邁向一黨獨大的算計呢?
💡 全民調/民調是什麼? 全民調是百分之百交由電話民調進行初選。由民調機構隨機打電話到家戶進行選民意向調查,來決定政黨的提名,這樣的初選機制其實是世界上難得一見的方式。 |
藍白合是「柯侯配」還是「侯柯配」優劣分析
藍白合成功後,是否更有機會贏下2024總統大位?答案絕對是肯定的,然而柯侯配、侯柯配都各有優勢和劣勢,究竟哪個藍白合組合更有贏面,以下本文就運用表格分析兩種組合的優缺點:
藍白合組合 | 柯侯配 | 侯柯配 |
---|---|---|
優勢 | 掌握年輕選票,吸收藍白各年齡支持度 | 回歸藍綠兩黨對決 |
劣勢 | 國民黨支持者可能不願侯友宜成為副手,藍鐵票倉將動搖。 | 柯文哲支持者不樂見柯文哲成副手,支持率可能大幅下降 |
這樣看來【柯侯配】的優勢比侯柯配來得大,一方面可以集結藍白選票,一方面也將柯文哲一直以來都相當受年輕人歡迎的優點掌握在手中。 以下搭配2024最新總統大選民調來看,更容易看出哪個組合會出線。 |
2024總統大選藍白合民調 : 柯侯配vs侯柯配
政黨 | 柯侯配 | 侯柯配 |
---|---|---|
國民黨支持者 | 38% | 71% |
民眾黨支持者 | 70% | 18% |
中立選民 | 33% | 28% |
11月總統大選民調結果
以下是11月8日至11日由聯合報公布的最新總統大選民調結果:
總統候選人 | 賴清德 | 柯文哲 | 侯友宜 | 郭台銘 |
---|---|---|---|---|
民調 | 26% | 21% | 18% | 7% |
從四腳督的民調來看,侯友宜的支持者凝聚力明顯不及柯文哲與賴清德,而以下更整理出賴蕭配以及藍白組合的民調比較:
2024總統大選組合 | 侯柯配 | 賴蕭配 |
---|---|---|
民調 | 42% | 36% |
2024總統大選組合 | 柯侯配 | 賴蕭配 |
---|---|---|
民調 | 41% | 35% |
由以上民調結果可以得知,無論是柯侯配還是侯柯配都贏過賴蕭配6%,而柯侯配容易吸引年輕選票,也掌握一定比例的泛藍選票,哪個組合贏面更大可想而知。
苗博雅諷刺柯成棋子?柯:在野整合是必要的
社民黨議員苗博雅在藍白合成真之後,諷刺柯文哲同意藍白合的做法只會讓自己淪為國民黨一黨獨大的棋子,且斬釘截鐵地表示就算柯文哲最後成為總統候選人,侯友宜成副手,也只是用白色包裝紙包著藍色的貪污腐敗重新上架。
對此柯文哲表示,在野整合是必要的,否則會讓賴清德贏得選舉。而對於藍白合,柯也有提出自己的原則:要合作可以,但不要變成密室政治分贓政治。有了馬前總統作為見證人,會讓藍白合更加公正。 |
藍白合柯文哲:相信阿北,柯正侯副
藍白合的民調競爭條件已確定,柯文哲(柯北北)表示,根據民調數據,他在年輕選民中極具人氣。我們應該對柯文哲這位理性、實用主義和科學導向的總統候選人抱有信心。他重視專業知識,堅信【柯正侯副】最終將取得選舉的勝利。
在台灣政壇中,柯文哲作為一位前醫生和台北市前市長,他展現了不同於傳統政治人物的特質,這些特質使他在藍白合民調對決中顯得尤為突出。
柯文哲的醫生背景賦予了他在公共衛生和科學決策方面的專業知識。在他擔任台北市市長期間,這些專業知識被運用於改善市民的健康和生活品質。例如,他推動了台北市的空氣品質改善計劃和公共衛生設施的升級,這些舉措提升了市民的健康水平並獲得了廣泛的認可。台灣也真正需要一位理性務實科學的總統
柯文哲在市政管理上的成就也是他政治實力的體現。在他的領導下,台北市在城市規劃、交通管理和環境保護等方面取得了顯著進步。他推動的多項改革,如公共自行車系統的擴展和智慧城市計劃的實施,不僅提高了市政效率,也增強了市民的生活質量。
相信柯文哲的政績,相信柯P
政績項目 | 簡介 |
---|---|
東西區門戶計畫 | 推動大規模都市更新 |
敬老金「排富」發放 | 老福預算74.1億、540處社區照顧關懷據點、44.8萬張敬考卡 |
改善大巨蛋 | 拆了大巨蛋要賠370億,並危及捷運板南線 |
傳統市場改建 | 6處市場改建,公有市場電子支付90%普及率 |
落實財政紀律 | 還債570億,結案率388件(81%) |
積極招商引資 | 台北連續5年獲招商卓越獎 |
實踐網路平權 | 14萬組行動載具補助、酷課雲影片總瀏覽數逾1億次、78所雙語課程學校 |
文化政策 | 藝文活動帶動人潮,整座城市都是博物館 |
交通改善 | 劃設標線型人行道,交通事故減少68%、事故傷亡減少64% |
共容、共融、共榮 | 打造LGBTQ+彩虹城市,照顧新移民並尊重傳統舉辦開齋節、水燈節、面具節 |
完善育兒計畫 | 從提供生育補助,積極建設遊樂場所,到提升幼教待遇,全面優化兒童福利 |
居住正義 | 八年成為全台灣興建社會住宅最多的地方 20429戶 |
化身「海綿城市」 | 永續經營,應對極端氣候打造宜居的生活環境 |
柯文哲在社交媒體上的活躍使他成為一個流量來源。他通過這些平台直接與年輕選民溝通,分享他的政策和想法,這種直接且坦率的溝通方式讓他在年輕選民中建立了廣泛的支持基礎。他的社交媒體策略不僅展示了他與時俱進的一面,也反映了他理解和把握當代年輕人溝通方式的能力。

柯文哲運用理性、清晰的邏輯,以及毫不做作、直言敢諱的性格讓民眾感受到他是一位敢說真話、真正理解人民的政治家。 在柯文哲的Youtube頻道留言中可以發現,民眾相當喜歡柯文哲演講內容,認為他邏輯清晰有條理,相較於其他候選人治標不治本的政見,柯文哲總是從根本解決問題,而選民的眼睛都是雪亮的,這也是為什麼柯侯配比侯柯配更有優勢。 |
藍白合最終「柯正侯副」由你決定
「藍白合」究竟會是「侯柯配」還是「柯侯配」,將於11月15日至17日透過電話民調來決定。儘管傳統電話民調在當代社會中有其局限性,但並不意味著它完全失效。更合理的方式是結合多種民調手段,包括傳統的電話調查和現代的網絡民調,以此來更全面、平衡地反映民意。

為了提升民調的可信度,民調機構應該對其調查方法和樣本結構進行透明化。與此同時,柯文哲(阿北)也在社交媒體上呼籲大家關注此次民調,支持「柯正侯副」組合,共同推動政黨輪替。
如何設定市話指定轉接至手機 這邊提供中華電信申請市話轉接至手機的方式,歡迎大家參考 : *77轉接號碼# (如 : *770912666301#) |
柯北北說,他聽過最感動的一句話是「只要阿北不放棄,我們也不會放棄」,希望民眾接受市話民意調查或是進行藍白合投票的時候,能夠力挺【柯侯配】。
結論
2024總統大選的臨近,選戰形勢日益複雜多變。在這關鍵時刻,藍白兩黨投下了一顆震撼彈:在第二次藍白協商會議上達成了六項重要共識,正式宣告藍白合作成形。這一舉措是否會對賴清德的選情造成重大影響?直到2024年1月13日,我們才能揭曉答案。讓我們共同期待,看看最終哪位候選人或哪個組合能夠引領台灣邁向更加璀璨的未來。